您的位置:首页 >生活百科 >

红藕香残玉簟秋读音dan

“红藕香残玉簟秋”这句诗出自宋代著名女词人李清照的《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这句话描绘了一幅深秋时节,荷花凋谢、竹席生凉的画面,充满了浓厚的哀愁和寂寥之感。关于“簟”的发音,正确读音是“diàn”,而非“dan”。

下面是对这首词的简要赏析以及“簟”字的正确读音介绍: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词作赏析

这首词通过描写秋天的景致,表达了作者对远方亲人的深深思念之情。开头两句“红藕香残玉簟秋”运用了色彩鲜明、对比强烈的意象,渲染出一种凄凉而幽美的氛围。其中,“红藕”指的是红色的荷花,“玉簟”则是精美的竹席,这两个意象的结合,不仅体现了季节的变化,也暗示了时光的流逝与情感的变迁。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一句则表现了主人公孤独的心情,她轻轻脱下外衣,独自登上小船,似乎在试图逃离内心的忧郁,但最终还是无法摆脱那挥之不去的愁绪。“云中谁寄锦书来?”表达的是她期盼着远方的信息,然而当大雁飞过,月亮高悬之时,却依然没有等到所期待的消息。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结尾部分则直接抒发了主人公的情感状态,这种相思之情就像潮水一般,无法抑制地涌上心头,即便暂时平息,也会再次泛滥。

“簟”的读音

“簟”字的拼音为“diàn”,第四声。在古代诗词中,它常用来形容精致的竹席或草席。了解并准确读出这些字的发音,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古文诗词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与本网站立场无关。财经信息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