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满意足解释及出处】“心满意足”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用来形容人内心感到非常满足和愉快的状态。这个成语不仅表达了对现状的满意,还带有一种安逸、自在的情感色彩。
一、成语解释
词语 | 含义 |
心满意足 | 心中感到非常满足和愉快,形容对现状或结果非常满意 |
词性:形容词
结构:联合式
近义词:心安理得、称心如意、如愿以偿
反义词:心灰意冷、不满于心、郁郁寡欢
二、成语出处
出处 | 内容(原文) | 出处来源 |
《红楼梦》 | “贾母听了,心满意足。” | 清代曹雪芹《红楼梦》 |
《醒世恒言》 | “心中暗喜,心满意足。” | 明代冯梦龙《醒世恒言》 |
《聊斋志异》 | “得此一官,心满意足。” | 清代蒲松龄《聊斋志异》 |
从这些文学作品中可以看出,“心满意足”常用于描写人物在得到所求之后的心理状态,表达一种内心的安宁与满足感。
三、使用场景
场景 | 示例句子 |
工作或生活顺利时 | 他终于升职加薪,心里感到心满意足。 |
达成目标后 | 经过努力,他终于考上了理想的大学,心满意足。 |
感受到他人关心 | 看到家人对自己的支持,她心满意足地笑了。 |
四、文化内涵
“心满意足”不仅仅是一种情绪表达,更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知足常乐”的追求。古人常说:“知足者常乐”,强调在物质和精神上保持适度的满足,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
五、总结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含义 | 形容内心非常满足和愉快 |
出处 | 《红楼梦》《醒世恒言》《聊斋志异》等古典文学作品 |
使用场合 | 常用于描述达成目标、获得满足后的心理状态 |
文化意义 | 体现“知足常乐”的传统价值观 |
通过了解“心满意足”这一成语的含义、出处和使用方式,我们可以更好地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它,传达出内心的满足与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