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夜忆舍弟古诗赏析原文译文讲解】一、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是一首情感真挚、意境深远的五言律诗。全诗通过描绘秋夜月色,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弟弟的深切思念与忧国忧民的情怀。诗中语言简练,情感细腻,展现了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风格。
这首诗不仅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反映了战乱时期人民流离失所、骨肉分离的社会现实。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诗人将个人情感与家国命运紧密结合,使整首诗具有深厚的历史感和人文关怀。
二、原文、译文与讲解对照表
内容 | 原文 | 译文 | 讲解 |
首联 |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 戍楼上的鼓声打断了人行的喧闹,边塞的秋天只听到一声孤雁的鸣叫。 | 开篇点明背景——战乱年代,行人稀少,唯有孤雁之声,渲染出萧瑟凄凉的氛围。 |
颔联 |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 白露从今晚开始变白,月亮却还是故乡最明亮。 | 以自然节气变化引出思乡之情,用“故乡明”表达对家乡的眷恋,也暗含对弟弟的牵挂。 |
颈联 |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 有兄弟却都四散分离,没有家可寻,不知生死。 | 直接表达战乱带来的家庭破碎,兄弟离散,生死未卜,情感沉重。 |
尾联 |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 寄去的书信常常无法送达,更何况战争还未停止。 | 表达无奈与担忧,进一步强化战乱对普通人生活的摧残,也深化了对和平的渴望。 |
三、艺术特色总结
- 情景交融:诗中写景与抒情结合紧密,如“月是故乡明”既是写景,也是抒情。
- 语言凝练:全诗仅20字,却内容丰富,情感深沉。
- 结构严谨:五言律诗格式工整,对仗工稳,符合传统诗歌规范。
- 情感真挚:诗人以自身经历为基础,抒发对亲人的思念和对社会现实的关切。
四、结语
《月夜忆舍弟》不仅是一首思亲之作,更是一幅战乱时代的人间画卷。它让我们感受到杜甫作为一位诗人、一位士大夫的责任感与同情心。在历史的洪流中,他的诗句穿越千年,依然能打动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