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嗟来之食"这个成语出自《庄子·外物》。"嗟"是叹息的意思,"来"在这里是助词,没有实际意义,"食"就是食物。所以"嗟来之食"的字面意思是叹息而来之食。
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在非常饥饿的时候,不得不接受别人施舍的食物。这个成语在历史上常被用来比喻人为了生存而不得不接受别人的恩惠或帮助,即使这些帮助可能并不体面或者带有侮辱性。它也常常用来表达一种对困境中被迫接受他人帮助的无奈和不满的情绪。
这个成语背后的故事是这样的:有一个叫黔敖的人,在路上放置了一些食物,等待饥民来吃。有一天,一个饥民走过来,黔敖就大声喊道:“嗟!来食!”(意思是“喂,来吃吧!”)。饥民拒绝了他,并说:“我正是因为不吃嗟来之食,才落到今天这种地步。”这个故事反映了古代社会中人们对于尊严的重视以及面对困境时的选择。
在现代社会中,“嗟来之食”仍然被用来形容那些出于无奈而接受他人援助的情况,但它更多的是一种对个人尊严的维护和尊重。我们应当尊重每一个人的自尊心,避免用不恰当的方式给予帮助,同时也应该培养自己的独立性和自尊心,避免轻易接受他人的帮助,尤其是在可能伤害到自尊的情况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