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疮痍是什么意思】“疮痍”是一个汉语词语,常用于描述事物受到严重损害后的状态。它原本指的是身体上的伤口或伤痕,后来引申为对国家、社会、环境等遭受破坏或创伤的比喻。
一、
“疮痍”一词来源于古代医学术语,原意是指皮肤上的伤口或创伤。随着语言的发展,这个词逐渐被用来形容更广泛意义上的伤害和破坏。在现代汉语中,“疮痍”多用于文学、新闻报道、历史评价等语境中,表达一种沉重、悲痛的情绪。
它常与“满目疮痍”、“遍体鳞伤”等成语搭配使用,强调某种灾难或战争后的惨状。例如:“战后城市满目疮痍,人民生活艰难。”
二、表格形式展示
词语 | 拼音 | 含义 | 用法 | 示例 |
疮痍 | chuāng yí | 原指伤口或伤痕;引申为受创、受损的状态 | 多用于书面语、文学作品、新闻报道等 | “战后城市满目疮痍。” “这片土地曾饱受战火疮痍。” |
三、使用建议
- 适用场景:适用于描写战争、自然灾害、社会动荡等造成的破坏。
- 语气风格:偏正式、严肃,带有一定的情感色彩。
- 避免滥用:由于其情感色彩较重,不宜用于日常口语或轻松场合。
四、常见搭配
搭配 | 释义 |
满目疮痍 | 形容到处都是破坏的景象 |
遍体鳞伤 | 身上布满伤痕,形容极度受伤 |
创伤累累 | 表示多次受到伤害 |
伤痕累累 | 强调经历了很多痛苦和磨难 |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疮痍”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词汇,它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情感表达,是汉语中极具表现力的词语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