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耻下问是啥意思】“不耻下问”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出自《论语·公冶长》:“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后来人们常用“不耻下问”来形容一个人谦虚好学、不以向地位或学识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的行为。
这个成语强调的是学习的态度和精神,而不是对知识的高低进行评判。它提倡在求知过程中,不论对方身份如何,只要对方有值得学习的地方,就应该虚心请教。
一、
“不耻下问”意思是:不以向比自己地位低或学问少的人请教为羞耻。该成语强调的是谦虚、好学的精神,鼓励人们在学习中保持开放的心态,不因身份或地位而拒绝提问。
在古代,“不耻下问”常用来赞扬那些虚心求教、不骄不躁的学者;在现代,则被广泛用于教育、职场等场景,倡导积极学习、不断进步的态度。
二、表格对比说明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不耻下问 |
出处 | 《论语·公冶长》 |
字面意思 | 不以向地位或学识较低的人请教为耻 |
深层含义 | 谦虚好学、尊重他人、追求进步 |
使用场景 | 学习、工作、人际交往等 |
近义词 | 虚心求教、不骄不躁、勤学好问 |
反义词 | 自满自足、傲慢无礼、目中无人 |
现代意义 | 鼓励人们保持开放心态,不拘一格地学习 |
常见用法 | “他虽学识渊博,却从不耻下问,令人敬佩。” |
三、结语
“不耻下问”不仅是一种学习态度,更是一种做人品质。它提醒我们,在面对未知时,应保持谦逊;在与人交往中,应尊重每一个可能带来启发的人。真正的智慧,往往来自于不断的学习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