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科后唐孟郊古诗讲解】唐代诗人孟郊的《登科后》是一首脍炙人口的抒情诗,表达了诗人科举高中后的喜悦与激动。这首诗语言简练,情感真挚,是唐代科举制度下士人精神风貌的真实写照。
一、诗歌
《登科后》全诗如下:
> 昔日龌龊不足夸,
> 今朝放荡思无涯。
> 春风得意马蹄疾,
> 一日看尽长安花。
这首诗分为四句,每句七字,结构紧凑,情感递进。诗人以“昔日”与“今朝”对比,表现出自己在科举高中前后的心理变化,尤其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句,生动描绘了他内心的畅快与自豪。
二、诗歌解析
诗句 | 解析 |
昔日龌龊不足夸 | 表示过去的生活困顿、不得志,不值得炫耀。 |
今朝放荡思无涯 | 现在心情豁然开朗,思绪飞扬,仿佛没有边界。 |
春风得意马蹄疾 | 比喻自己科举高中后的喜悦之情,如同春风般轻快,骑马飞奔。 |
一日看尽长安花 | 表达诗人对未来的憧憬与对功名的渴望,也暗含一种狂喜的情绪。 |
三、诗歌背景与意义
孟郊一生仕途坎坷,多次落第,直到46岁才中进士。这首诗正是他中举后的即兴之作,真实地反映了当时士人的心理状态。诗中不仅有个人的喜悦,也折射出唐代科举制度对士人命运的重大影响。
“春风得意马蹄疾”已成为成语,常用来形容人事业顺利、心情愉快的状态。而“一日看尽长安花”则带有夸张和浪漫色彩,体现了诗人对未来的无限憧憬。
四、艺术特色
1. 情感真挚:诗人用最朴实的语言表达最强烈的情感,令人动容。
2. 对比手法:通过“昔日”与“今朝”的对比,突出科举成功带来的巨大转变。
3. 比喻生动:“春风得意”、“马蹄疾”等形象描写,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欢愉。
五、总结
《登科后》是唐代科举文化背景下的一首代表作,既是对个人命运转折的记录,也是对理想与现实之间关系的深刻反映。它不仅展现了孟郊个人的喜悦,也反映了当时士人群体的精神面貌。这首诗语言简练、情感真挚,至今仍被广泛传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