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舞足蹈是什么意思】“手舞足蹈”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来形容人情绪激动、高兴或兴奋时做出夸张的动作。这个成语形象地描绘了人在极度喜悦或激动时,手和脚都动个不停的状态。
一、成语解释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手舞足蹈 |
拼音 | shǒu wǔ zú dǎo |
出处 | 出自《诗经·郑风·风雨》:“既见君子,云胡不喜?……既见君子,我心则喜。”后世引申为形容人情绪激动时的肢体动作。 |
含义 | 形容人因高兴、激动而手和脚都动起来,动作夸张。 |
用法 | 多用于描述人的情绪状态,带有幽默或夸张的语气。 |
近义词 | 兴高采烈、欢天喜地、欣喜若狂 |
反义词 | 呆若木鸡、无动于衷、面无表情 |
二、使用场景举例
1. 庆祝成功:考试通过后,他手舞足蹈,兴奋不已。
2. 表达喜悦:看到久违的朋友,她忍不住手舞足蹈起来。
3. 幽默描写:孩子在拿到新玩具时,手舞足蹈,像个快乐的小精灵。
三、注意事项
虽然“手舞足蹈”常用于正面情绪,但在某些语境中也可能带有轻微的贬义,比如形容人过于激动或行为失态。因此,在正式场合中应根据语境谨慎使用。
四、总结
“手舞足蹈”是一个生动形象的成语,用来形容人在高兴或激动时的夸张动作。它不仅丰富了语言表达,也让人们在交流中更加生动有趣。了解它的含义和用法,有助于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准确地运用这一表达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