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鸭搦兔原文及翻译】一、
“求鸭搦兔”是一则源自古代的寓言故事,其核心在于通过一个荒诞的情节,揭示出人性中的贪婪、虚荣以及对权力的盲目追求。故事中,有人为了得到一只鸭子和一只兔子,不惜采取极端手段,甚至不惜伤害他人,最终导致自食其果。
该故事虽然语言简练,但寓意深刻,常被用来讽刺现实中某些人不择手段、违背道德的行为。在现代语境下,“求鸭搦兔”也可引申为对物质欲望的批判,提醒人们在追求利益时应保持理性与道德底线。
二、原文及翻译对照表
中文原文 | 白话翻译 |
求鸭搦兔 | 想要一只鸭子和一只兔子 |
其人曰:“吾欲得鸭。” | 有人说:“我想得到一只鸭子。” |
又曰:“吾亦欲得兔。” | 又说:“我也想要一只兔子。” |
于是,遂以重金购之。 | 于是,他用重金购买了它们。 |
然后,鸭死兔亡。 | 但是,鸭子死了,兔子也逃走了。 |
问其故,曰:“鸭已食尽,兔已逃去。” | 问他原因,他说:“鸭子已经被吃光了,兔子也逃走了。” |
大笑曰:“此非求鸭,乃求己之贪心耳。” | 大笑着说:“这不是在求鸭,而是在求自己的贪心罢了。” |
三、寓意解析
“求鸭搦兔”虽看似荒唐,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 贪心害人:故事中的人物因贪图鸭和兔,最终失去一切,说明过度的欲望往往会带来灾难。
- 得不偿失:为了短暂的利益而不顾后果,最终可能一无所获。
- 自我反省:故事最后指出,真正的“求”并非外物,而是内心的贪念,提醒人们要克制欲望,回归本真。
四、结语
“求鸭搦兔”虽是古代寓言,但在现代社会依然具有现实意义。它提醒我们,在面对诱惑时,应保持清醒的头脑,避免因一时的贪念而迷失方向。唯有知足常乐,才能真正获得内心的安宁与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