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三余原文及翻译注释】“读书三余”是古代文人关于如何利用时间读书的论述,出自《三国志·魏书·王朗传》中对王肃的记载。后世常以“读书三余”来形容利用闲暇时间勤于学习的精神。以下是对“读书三余”的原文、翻译、注释以及总结分析。
一、原文
> “读书三余。”
这句话出自《三国志·魏书·王朗传》:“肃少好学,年十五,诵《诗》《书》《礼》《易》《春秋》五经,皆通大义。又治《尚书》《论语》,尤精《春秋》。尝谓人曰:‘吾每读一书,必先问其义,然后求其辞。’或问之曰:‘君何以能若是?’肃曰:‘吾每夜思之,昼则讲之,暮则习之,故得其要。’又曰:‘读书三余。’”
二、翻译
> “读书三余。”
意思是:在闲暇的时候读书,即利用多余的时间来学习。
三、注释
词语 | 解释 |
读书 | 指阅读书籍,学习知识。 |
三余 | “三”为虚数,表示多次、多种;“余”指空闲、剩余的时间。合起来指在闲暇之余读书。 |
四、总结分析
“读书三余”是一种提倡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时间进行学习的理念。古人强调“勤学不辍”,认为即使在忙碌之余,也要抽出时间读书,以充实自己、提升修养。
内容 | 说明 |
出处 | 《三国志·魏书·王朗传》 |
含义 | 利用空闲时间读书学习 |
精神 | 勤奋、自律、珍惜时间 |
现代意义 | 鼓励现代人合理安排时间,注重终身学习 |
五、表格总结
项目 | 内容 |
标题 | 读书三余原文及翻译注释 |
原文 | “读书三余。” |
翻译 | 在闲暇时读书。 |
注释 | “三余”指多种空闲时间。 |
出处 | 《三国志·魏书·王朗传》 |
精神内涵 | 勤奋学习、珍惜时间 |
现代启示 | 鼓励人们善于利用碎片时间学习 |
通过“读书三余”这一理念,我们可以看到古人对于学习态度的重视。在现代社会,时间碎片化现象严重,更需要我们借鉴这种精神,将有限的时间转化为无限的知识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