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金挂印是什么意思】“封金挂印”是一个较为少见的成语,常用于古代历史或文学作品中,用来形容官员卸任、退休或离开职位的情景。它包含两个部分:“封金”和“挂印”,分别代表不同的含义。
一、词语解析
词语 | 含义 | 深层意义 |
封金 | 封存官职所得的俸禄或赏金 | 表示不再接受朝廷的财物,象征退隐或离职 |
挂印 | 挂起官印,表示辞去官职 | 象征正式结束任职,不再行使职权 |
二、整体含义
“封金挂印”整体意思是:官员在离职时,将自己所领取的俸禄封存,并将官印挂起,表示从此不再担任官职,退出仕途,回归民间生活。这种行为通常带有对权力的淡泊、对功名的释然,甚至是对仕途倦怠的一种表现。
三、使用场景
- 历史人物传记:如《史记》《资治通鉴》等古籍中,常见于描述贤臣辞官归隐的情节。
- 文学作品:在诗词、小说中,常用来表达对官场生活的厌倦或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 现代语境:较少使用,但在一些文艺作品或历史题材的影视剧中,仍可见其身影。
四、相关典故(简要)
历史上有不少名人因不满官场腐败或追求自由而选择“封金挂印”。例如:
- 陶渊明:虽未明确使用此词,但其“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典故与“封金挂印”精神相通。
- 范蠡:春秋时期越国大夫,助勾践复国后急流勇退,最终归隐江湖,被后人视为“封金挂印”的典型代表。
五、总结
“封金挂印”是一种具有文化内涵的成语,体现了古代士人对于功名利禄的态度。它不仅是一个动作的描述,更是一种人生选择的象征,表达了对权力的淡泊与对自由的向往。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封金挂印 |
含义 | 官员离职时封存俸禄并挂起官印,象征退隐 |
用法 | 多用于历史、文学作品中 |
精神内涵 | 对功名的释然、对自由的追求 |
典型人物 | 陶渊明、范蠡等 |
如需进一步了解类似成语或相关历史背景,可继续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