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伯戡黎读音】“西伯戡黎”是一个出自《尚书·西伯戡黎》的成语,常用于历史典故中,表示周文王讨伐黎国的故事。在学习或阅读古文时,正确读音是理解内容的重要基础。以下是对“西伯戡黎”的读音进行总结,并附上相关文字说明和表格。
一、词语解析
- 西伯:古代对周文王姬昌的尊称。“伯”为古代爵位之一,西伯即西方诸侯之长。
- 戡:意为“讨伐、平定”,如“戡乱”。
- 黎:指黎国,古代的一个小国,位于今山西一带。
因此,“西伯戡黎”可以理解为“周文王讨伐黎国”。
二、读音说明
词语 | 拼音 | 注音 | 备注 |
西伯 | xī bó | ㄒㄧ ㄅㄛˊ | “伯”读第二声 |
戡 | kān | ㄎㄢ | 一声,意为“讨伐” |
黎 | lí | ㄌㄧˊ | 二声,指地名或国名 |
三、总结
“西伯戡黎”作为一个历史典故,不仅具有文学价值,也反映了古代政治与军事活动。正确读音是学习和理解这一典故的前提。通过上述表格可以看出,“西伯戡黎”的读音分别为:xī bó kān lí。
在日常使用中,应注意“戡”字较为少见,容易误读为“kàn”或“jiān”,但根据《现代汉语词典》,其标准读音为kān,且多用于书面语。
四、延伸建议
对于初学者来说,可以通过查阅《尚书》原文、参考权威注释书籍(如《尚书正义》)来加深对“西伯戡黎”这一典故的理解。同时,结合历史背景分析,有助于更全面地掌握该成语的含义与用法。
如需进一步了解《尚书》中的其他篇章或相关历史事件,可继续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