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家别原文及翻译】《无家别》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叙事诗,属于“三吏三别”中的一篇。这首诗通过一个战乱中失去家庭的士兵的视角,描绘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表达了作者对百姓疾苦的深切同情和对和平生活的渴望。
一、
《无家别》讲述了主人公在战乱中被迫离家参军,多年后归来却发现家园已毁、亲人皆亡的悲惨遭遇。诗中通过对人物心理的细腻描写,展现了战争对普通百姓的摧残,也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批判。
全诗情感沉痛,语言质朴,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是杜甫“诗史”风格的典型代表。
二、原文与翻译对照表
原文 | 翻译 |
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 | 天宝年间之后,家园荒芜,只有野草丛生。 |
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 | 我村有一百多户人家,战乱中各自逃散。 |
存者无消息,死者为尘泥。 | 活着的人没有音讯,死去的成了泥土。 |
乡里人相逢,未说泪先垂。 | 乡亲们相遇,还没说话就先落泪。 |
自从大子死,夜夜哭声哀。 | 自从儿子死了,夜里总是哭声不断。 |
老母不自言,出门觅食来。 | 老母亲不说什么,出门去寻找食物。 |
有孙孙未乳,喂养难为情。 | 有个孙子还不会吃奶,抚养起来很为难。 |
身轻行步迟,骨瘦如柴形。 | 身体虚弱,走路缓慢,骨瘦如柴。 |
家中无妻子,独守空庭前。 | 家中没有妻子,独自守着空荡荡的庭院。 |
问君何所欲,愿为一老农。 | 问我有什么愿望,只想做个老农。 |
三、作品赏析要点
- 主题思想:揭露战争的残酷,表达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 艺术特色:语言朴实,情感真挚,结构紧凑。
- 历史背景:反映安史之乱后社会动荡、民生凋敝的现实。
- 人物塑造:通过一个普通士兵的遭遇,展现广大人民的苦难。
四、结语
《无家别》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幅生动的历史画卷。它让我们看到战争背后的个体悲剧,也提醒我们珍惜当下的和平生活。杜甫以他敏锐的观察力和深厚的人文关怀,为我们留下了这一经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