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大不捐是褒义词还是贬义词谢谢哦】“细大不捐”是一个成语,常用于描述一个人对各种事物都愿意接受或包容,不挑拣、不拒绝。但在实际使用中,这个成语的褒贬意义存在一定的争议。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它的用法和含义,以下将从词语解释、感情色彩、使用场景等方面进行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清晰展示。
一、词语解释
“细大不捐”出自《左传·僖公二十四年》:“细大不捐,民之多寡,不可不察也。”原意是指无论大小、贵贱、好坏,都不抛弃、不拒绝。后引申为形容人胸襟宽广,能够容纳各种事物或观点。
- 细:指小的、细微的事物。
- 大:指大的、重要的事物。
- 不捐:不丢弃、不拒绝。
二、感情色彩分析
项目 | 内容 |
基本含义 | 容纳一切,不分大小、贵贱 |
传统用法 | 多为褒义,强调宽容与包容 |
现代用法 | 有时带有轻微贬义,表示“什么都接受,缺乏原则” |
语境影响 | 含义随上下文变化较大 |
在古代文献中,“细大不捐”通常被视为一种美德,形容人有胸怀、能包容。但在现代口语或网络语境中,有时会被用来讽刺那些“什么都接受、没有主见”的人,因此带有一定的贬义色彩。
三、使用场景举例
场景 | 示例句子 | 情感倾向 |
褒义使用 | “他为人宽厚,细大不捐,深受同事尊敬。” | 褒义 |
中性使用 | “他对不同的意见都能听取,细大不捐。” | 中性 |
贬义使用 | “他什么话都听,细大不捐,结果被忽悠了。” | 贬义 |
四、总结
“细大不捐”本身是一个中性偏褒义的成语,核心在于“包容”和“接纳”。但其感情色彩会随着使用语境的不同而发生变化。在正式场合或书面语中,它更常作为褒义词使用;而在日常交流或网络语言中,可能带有轻微的贬义。
因此,在使用时需结合具体语境来判断其情感色彩,避免误用或误解。
表格总结: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细大不捐 |
基本含义 | 不分大小、贵贱,全部接受 |
传统用法 | 褒义(宽容、包容) |
现代用法 | 可褒可贬,视语境而定 |
使用建议 | 注意语境,避免歧义 |
希望这篇内容能帮你更清楚地了解“细大不捐”这个词的用法和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