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洲曲原文及翻译】《西洲曲》是南朝乐府民歌中的一首著名诗作,属于《乐府诗集·杂曲歌辞》。全诗语言清新自然,情感真挚细腻,描绘了一位女子对远方情郎的深切思念之情。以下为《西洲曲》的原文、翻译及。
一、原文
> 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
> 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
> 西洲在何处?两桨桥头渡。
> 日暮伯劳飞,风吹乌臼树。
> 未见君来,忧心如醉。
> 低头向暗壁,千思万绪,泪落沾衣。
二、翻译
> 想起梅花开放时,我曾到西洲去。
> 我摘下梅花,寄往江北。
> 我穿着一件杏红色的单衣,头发乌黑如幼鸟的羽毛。
> 西洲在哪里?就在桥头,乘船便可到达。
> 太阳西下,伯劳鸟飞走,风吹动乌桕树。
> 还没见到你回来,我的心像喝醉一样痛苦。
> 我低着头望着暗墙,思绪万千,泪水纷纷落下,打湿了衣襟。
三、与分析
| 项目 | 内容 |
| 诗歌类型 | 南朝乐府民歌 |
| 作者 | 不详(民间流传) |
| 主题 | 女子对远行情郎的思念 |
| 情感基调 | 悲伤、哀婉、深情 |
| 意象运用 | 梅花、西洲、伯劳鸟、乌桕树等自然景物 |
| 结构特点 | 短小精炼,语言质朴,情感真挚 |
| 艺术特色 | 以景写情,情景交融,含蓄动人 |
四、创作背景简述
《西洲曲》产生于南朝时期,当时社会动荡,战乱频繁,百姓流离失所。这首诗通过一位女子的视角,表达了对远方恋人的牵挂和无法相见的无奈。诗中“西洲”是女子与情郎相会的地方,象征着爱情的美好与短暂。而“未见君来”的句子,则道出了古代女性在婚姻与爱情中的被动与孤独。
五、结语
《西洲曲》虽短,却情感深沉,语言优美,是中国古代诗歌中描写爱情的经典之作。它不仅展现了南朝民歌的艺术魅力,也反映了古代女性在感情生活中的真实状态。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人对爱情的执着与坚守。
注: 本文为原创内容,结合了《西洲曲》的原文、翻译及文学分析,旨在提供一个通俗易懂且富有深度的理解方式。
